关于印发阳江市“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的通知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残疾人事业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促进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依据《广东省“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规划》《阳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制定本规划。规划期限为2021年至2025年,远景展望至2035年。
第一章 编制背景
第一节 发展基础
“十三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和积极参与下,我市残疾人事业发展成绩显著,基本完成残疾人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的各项指标任务。
残疾人脱贫攻坚任务如期完成。截至2020年底,全市14181户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家庭、16423名建档立卡贫困残疾人全部如期实现脱贫。
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持续改善。残疾人社会福利制度不断完善,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基本实现目标人群全覆盖,同时建立补贴标准动态调整机制,补贴对象范围扩大到智力、精神类三、四级残疾人。2020年全市享受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人数分别为17722人和35743人,补贴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175元和235元。月发放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310.14万元,月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839.96万元。截至2020年底,全市10641名残疾人享有最低生活保障,3194名残疾人享有特困人员救助供养。全市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和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为91.5%和97.7%。从2020年开始实施残疾人意外伤害团体保险制度,为本市户籍持证残疾人购买意外伤害保险,残疾人应对意外伤害风险能力进一步提高。出台《阳江市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无障碍改造实施方案》,为2053户贫困重度残疾人家庭实施无障碍改造,基本实现应改尽改。向肢体残疾人发放残疾人机动轮椅车燃油补贴4978人次,补贴金额173万元,有效减轻残疾人经济负担。
残疾人就业创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拓宽残疾人就业渠道,就业形势保持稳定。全面推行用人单位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公示制度。大力发展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全市建成社区康园中心50家,初步形成以成年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为主的辅助性就业服务网络,采用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的形式进行运营管理。扎实推进残疾人就业创业培训,全市累计城乡残疾人培训2412人次,新增城乡残疾人就业2455人。举办残疾人专场招聘会5场,服务残疾人1804人次。参加广东“众创杯”创业创新大赛之残疾人公益赛,累计推送149个项目参赛,2020年荣获金奖1次。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快速提升。全市构建了残疾报告和信息共享平台,建立了市、县、镇三级残疾预防机制,全面实施残疾预防行动计划联络员制度、出生缺陷防治项目补贴制度以及新生儿疾病筛查制度。康复服务精准化水平显著提升,出台了《2017-2020年精准康复服务行动实施方案》,成立了康复服务专家指导组和康复评估机构。全市有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定点机构108个,定点评估机构49个;认定残疾儿童康复机构10个;辅助器具服务中心(站)5个。县级以上人民医院普遍设立康复科。全市共开展精准康复服务54197人次,提供辅助器具适配服务6837人次,残疾人精准康复服务率和辅助器具适配率分别达到97.38%和95.55%。残疾人家庭医生签约率达93.3%。出台修订了《阳江市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实施办法》,为全市0-6岁残疾儿童提供抢救性康复服务2235人次。残疾人受教育水平稳步提高,融合教育理念逐步确立。全市实现残疾学生从小学到高中阶段12年免费教育。市特殊教育学校已成为指导全市的综合性特殊教育学校,江城区、阳东区、阳春市、阳西县建成符合国家标准的特殊教育学校,实现30万人口以上县(市、区)建成1所特殊教育学校目标。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已建成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特殊教育幼儿园。截至2020年底,全市在读残疾学生2135人(含送教上门),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96.52%。全面实施“南粤扶残助学工程”,累计为107名残疾人大学生发放助学金80.5万元。开展文化助残“五个一”项目,文化进家庭“五个一”项目覆盖面60%以上,群众文化体育活动参与率45%以上。残疾人竞技体育进一步发展,2017年成功举办阳江市第五届残疾人运动会。组团参加第八届省残运会,获得10枚金牌、12枚银牌、12枚铜牌。
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更加健全。出台了《阳江市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管理规定》,市建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县(市、区)成立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协调机构及残疾人法律救助工作站。切实做好残疾人信访维权工作,全面提升12385残疾人服务热线服务能力,并在2017年接入市政府12345热线,畅通残疾人信访渠道。累计办理残疾人来信、来访、来电3389件(人、次)。大力推进无障碍环境建设,全市建有1个市级图书馆盲人阅览室、2个县级图书馆盲人阅览室,配备盲用电脑、盲人听读机和盲文书籍一批;在车站、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配备“字幕工程”、声音提醒等设施。
残疾人事业发展体制机制更加高效。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进一步强化,残疾人工作委员会充分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促进了残疾人事业健康、持续发展。
第二节 发展形势
在取得上述显著成绩的同时,我市残疾人事业也面临着不少困难和挑战:一是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仍然偏低,残疾人生活水平滞后于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二是城乡之间残疾人事业发展水平不均衡,农村残疾人事业发展基础较城镇更加薄弱;三是残疾人就业总量不足,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城乡残疾人就业服务差异明显;四是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供给能力与残疾人多层次、个性化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差距,康复、托养、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尚不能完全满足目标人群的需求;五是残疾人平等权利还没有充分实现,歧视残疾人、侵害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现象仍有发生,无障碍环境建设任重道远;六是残疾人事业保障机制有待提效增能,残疾人服务信息化水平有待继续提升,残疾人专门协会和基层残疾人组织在人才培养、能力提升、经费保障等方面面临较大挑战,助残社会组织发展水平有限,残联系统的群团改革工作有待进一步扎实推进。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关键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将迎来新的历史机遇,我市必须积极适应新形势新要求,认真总结新时代残疾人事业发展的优势与短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将残疾人事业更加充分地纳入全市经济社会新发展格局,为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实现个人全面发展创造更好条件。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根据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把握新发展阶段特征,贯彻新发展理念,打造新发展格局战略支点,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切实维护残疾人平等权利,着力完善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和关爱服务体系,不断增强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为促进我市残疾人事业全面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第二节 基本原则
坚持党的领导。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的残疾人工作领导体制,明确党委、政府有关部门残疾人工作职责,为残疾人保障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
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对残疾人格外关心、格外关注,把满足残疾人美好生活需要作为残疾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共同富裕方向,促进社会公平,增进残疾人民生福祉。弘扬人道主义思想和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激发残疾人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残疾人组织桥梁纽带作用,全心全意为残疾人服务。
坚持依法发展。健全保障残疾人平等权利的政策体系,强化法治实施、法治监督和法治保障,形成党委依法领导、政府依法负责、残疾人组织依法发挥作用、残疾人依法办事的工作格局,提高残疾人事业法治化水平。
坚持改革创新。把新发展理念贯穿于残疾人事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推动残疾人事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破除制约残疾人事业高质量发展、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生活的体制机制障碍,持续增强残疾人事业发展动力和活力。
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坚持分类指导,统筹兼顾残疾人基本民生多层次保障制度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建设,推动城乡之间残疾人事业实现更均衡更充分发展,对农村残疾人工作给予重点支持,促进残疾人事业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相适应。
第三节 主要目标
展望2035年,残疾人物质生活更为宽裕,精神生活更为丰富,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显著缩小。残疾人享有更多平等参与、平等发展的权利和机会,实现与全市人民同步全面发展和共同富裕。
锚定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我市“十四五”时期残疾人事业发展要努力实现以下主要目标:
到2025年,农村残疾人脱贫攻坚成果巩固拓展,全面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多层次残疾人社会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多形式残疾人就业支持体系基本形成,均等化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无障碍社会环境持续优化,残疾人事业基础保障条件明显改善,残疾人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家庭生活等方面平等权利得到更好实现,残疾人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残疾人基本民生保障水平显著提高。全市残疾人生活状况与社会平均水平的差距进一步缩小,全覆盖、多层次的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健全,困难和重度残疾人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残疾人社会福利惠及更多三、四级持证残疾人,残疾人的养老、医疗、康复、住房等基本民生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残疾人就业创业支持体系更加完善。全市扶助残疾人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更加完善,多渠道、多形式提升残疾人职业素质和就业创业技能,切实维护残疾人劳动权益,促进残疾人实现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创业,残疾人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更加协调,残疾人通过生产劳动过上更好更有尊严的生活。
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残疾人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更加完备,供给结构更加合理、供给能力明显提高。全市残疾人逐步享有均等化、便利化、专业化、差异化的基本公共服务,残疾预防工作体系和防控网络更加完善,残疾人的康复、教育、文化、体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需求得到有效满足。
残疾人平等权利合法权益更好实现。全市残疾人权益保障制度建设更加健全,残疾人法律援助与信访维权工作机制更加完善、工作方式不断创新,残疾人和残疾人组织民主参与、民主协商渠道持续拓宽,无障碍社会环境显著优化。
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体制机制更具活力。党委领导、政府负责、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市场推动、残疾人组织充分发挥作用的残疾人保障和发展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跨部门协同治理效能得到新提升,社会扶残助残活力充分激发,残疾人服务业信息化、标准化、规范化水平显著提高,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的主体作用发挥更加明显。城乡残疾人服务机构和基础设施更加完备,残疾人事业人才培养和经费保障机制更加畅通,基层残疾人综合服务能力明显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残疾人及残疾人组织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
专栏1:“十四五”残疾人保障和发展主要指标 |
|||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收入和就业 |
|||
1. 残疾人家庭人均收入年均增速 |
— |
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基本同步 |
预期性 |
2. 城乡残疾人职业技能培训人数(人) |
5464 |
8464 |
预期性 |
社会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 |
|||
3. 符合条件的残疾人纳入最低生活保障比例 |
100% |
100% |
约束性 |
4. 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覆盖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5. 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覆盖率 |
100% |
100% |
约束性 |
6. 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 |
— |
>90% |
预期性 |
指 标 |
2020年 |
2025年 |
属性 |
7. 残疾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 |
— |
>95% |
预期性 |
8. 残疾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 |
96.5% |
>9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