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成长的过程需被认同
作者/陈辉信
前段时间去加油站加油,遇到本镇残疾人小泳的妈妈,聊起小泳的近况时,小泳妈妈说,虽然小泳现在还是很少出门,但是会主动帮助家里干点力所能及的家务活,会关心父母了。我留意到,小泳妈妈说这些时,满脸的欣慰。
小泳今年21岁,是一位肢体残疾人,手脚不灵便。记得那天我去小泳家家访,看到他时,过耳的头发,低着头,两手来回互搓着,话不多,基本是问一句答一句。小泳妈妈一个劲的说他懒惰,内向,不爱动脑,做事情不懂得思考,缺少分析。小泳初中没毕业就辍学在家,不去找工作,也不帮家里干活,平时很少和别人玩耍,喜欢独处。聊到兴趣爱好时,小泳妈妈说小泳从小对体育运动比较有兴趣,那时正准备举行全市残疾人运动会,我便动员他报名参加此次运动员选拔。我想,这对于他或许是一个契机,说不定能改变他。
从小泳妈妈的述说中,我了解到,小泳因为小时候的一场病,落下残疾,上学时经常会被同伴们嘲笑,令小泳很是自卑。在大人的眼中,他很少有做对、做好过一件事,经常被批评,久而久之,小泳就觉得自己一无是处,在别人面前抬不起头,以至放弃了学业。
这令我想起一个中国教育史上的著名案例,陶行知先生用赏识的态度教育感化了一个做错了事情的调皮学生。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渴望被赏识,被认同,从失误中学习,从挫折中积累成功的经验。残疾人在心理、生理结构上有异于常人,容易使残疾人形成自卑的心理。在成长的过程中,有残疾的孩子比其他正常的孩子更需要别人(尤其是父母)的肯定与赏识,以此来战胜自己内心的恐惧与自卑,让心灵有一种安全感。
我给小泳妈妈建议,生活中多点给他肯定与赞扬,少点责备,有时候换个角度看问题,对孩子好,自己也能心舒。临别时,我鼓励小泳多进行锻炼,争取选拔上去参加运动会,同时要多帮助家里干家务活,多出去交朋友,让自己活得更有价值。
一位教育者曾说过“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赏识、尊重、理解和爱。”残疾人由于身体的缺陷,容易造成心理障碍(比如自卑、自闭),父母、老师以及社会应当创造一个环境,使其在一个良好的氛围和心态中成长。(注:作者是阳春市合水镇残疾人专职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