站内搜索
  •  

您的位置:首页 > 热点新闻 > 热点新闻

用爱点亮残疾人幸福生活

编者按
        自1992年起,每年的12月3日都是一个特别的日子——国际残疾人日。今年国际残疾人日的主题是:采取统一行动,为残疾人并联合和依靠残疾人挽救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近日,经市残联推荐,本报记者走访了我市残疾人工作者和残疾人代表,他们中有特殊教育学校的校长,有康复中心的特教老师,有从事种养殖业的残疾人。残疾人工作者通过努力,让更多残疾人得到更优质的教育,让更多残疾儿童得到更好的康复训练,而残疾人自身也通过辛勤劳动让生活变得越来越好。他们的工作很平凡,他们的生活很普通,但他们的故事很感人。敬请关注。


阳春市启智学校校长李容倾情守护特殊儿童
矢志不渝
践行特殊教育初心
        “从事特殊教育,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恒心和细心,这是我一直坚持的教育理念。”阳春市启智学校校长李容如是说。从教35年,致力于特殊教育岗位10个年头,李容用“五心”守护“折翼天使”,遵循“有教无类、融合共享”的办学理念实现育残成材,给予残障儿童有尊严的生命价值。
        2013年,阳春市筹建九年一贯制启智学校,2014年9月,学校正式开办,见证了特殊教育在阳春落地生根,改变特殊儿童的生存现状。“创办初期,条件艰苦,这些特殊儿童的家庭对新学校也不信任,不相信通过特殊的教育教学训练,能让智力落后的残疾学生生活自理、回归社会。”回想起2013年投身广东阳春启智学校的创办,李容感慨良多,学校第一次招生只招收到24名学生。
        “不落下任何一个学生,让每一个特殊孩子都获得平等的教育。”李容是这样想的,也是这样做的。在她的努力下,学校实施“零拒绝”招生制度,并在阳春市儿童福利院设置了特教班。2018年12月,学校成立送教上门工作办公室,设立5个小组每月进行送教工作。阳春从南到北的每条崎岖山路上、从东到西的曲曲折折小道上都留下她的足迹。
        多年来,李容和她的教师团队克服困难,矢志不渝地送教育、送康复、送艺术、送技能、送温暖,结合生活实际和学生的学情分析,组织老师带着教具,为学生制定个别化教学计划,给行动不便的学生做康复训练,挖掘学生的艺术潜能,培养优势智能。同时注重对学生及家长的心理辅导,做好家校共育。长时间坚持送教,李容成了这群特殊的孩子每月最想见的人,也成了这些孩子的家长最想倾诉的人。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学校有159名学生,越来越多特殊儿童的家长愿意将自己的孩子送到我们学校,我们也用专业方法做好特殊教育。”李容说。在教学过程中,她主张老师要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特别设置了潜能开发课,包括美工、音乐和体育三门潜能课。同时利用学校语训室、烹饪室、多感官室、家政室、蒙台梭利室、美工室等功能室,教育和训练孩子们,多维度激发特殊儿童潜能。
        在老师的指引下,学校里大多数孩子从上课无法专注、胆怯、情绪容易波动,变得守纪律、懂礼貌、逐渐明辨是非,还可以自主绘画、从事体育活动。今年,在惠州市举办的2023年广东省残疾人旱地冰壶邀请赛中,作为首次走出校园参加比赛的队伍,取得了智力组亚军的好成绩。
        学校办学以来,李容不忘初心,身体力行,深受广大家长的赞许,被评为“广东省特殊教育优秀教育工作者”“阳江市优秀共产党员”,学校先后被评为阳春、阳江三八红旗集体,阳江、广东省、全国巾帼文明岗。
        为每个特殊孩子提供公平而有质量的教育,让每一个“折翼天使”重新焕发生命力,这是她的初心,也是她一直奋斗努力的方向。正是这份初心,让李容多了份坦然和幸福,甘于奉献。“我爱这群孩子,我想让每一个生命都有尊严地绽放。”李容说。


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教老师汪佳妮用爱心温暖折翼天使
刻苦钻研
助特殊儿童变“普通”
        许多家长对孩子的期望都是成为“优秀”,但在市残疾人康复中心特教老师汪佳妮看来,每个孩子能够正常生活,就是一件无比幸福的事情。
        2020年初,从中国农业科学院硕士研究生毕业后,来自江西上饶的汪佳妮跟随丈夫来到阳江。由于她在大学的专业是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来阳江找专业对口的工作一度让她犯难,机缘巧合下她最终选择了到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工作。
        经过参加省残联组织的专业培训,汪佳妮展现了自己的“学霸”潜能,打破了“隔行如隔山”的成见,一次性通过了特教老师孤独症、智力障碍和听力障碍三科上岗资格证考试。
        虽然通过了培训和考试,但汪佳妮没有丝毫放松学习,她通过深入钻研特教专业书籍、参加康复中心专业培训、与优秀特教老师跟岗学习等方式,很快胜任了特教老师的岗位,并重点负责孤独症和智力障碍儿童科学领域认知的康复训练。
        “做特教老师,不仅要有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重要的还要有爱心、细心、耐心和责任心。”汪佳妮说,她曾被一名孤独症儿童咬伤过手臂,但她的第一反应是自己做得还不够好。
        汪佳妮不断通过各种尝试,结合音乐、美术和体育活动,细心观察和了解每个孩子独特的兴趣和需求,设计了一系列个别化康复训练方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三年来,得到汪佳妮提供康复训练的残疾儿童有100多名,其中有近20名残疾儿童接受过汪佳妮的个别化康复训练,部分儿童已基本康复进入了普通小学或幼儿园就读。
        汪佳妮告诉记者,目前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只能接收0-6岁的残疾儿童进行免费康复训练,但一些中重度的残疾儿童,6岁之后还需要继续进行康复训练,给很多家庭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因此,在康复训练中,汪佳妮不仅给孩子进行康复训练,还经常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交流,通过亲子活动传授康复训练理念和技巧给家长,让家长更加理解孩子的特殊行为、兴趣等,帮助孩子进行更多的居家康复训练。
        干一行,爱一行。3年过去了,汪佳妮说她越来越深爱特教老师这个职业,每天看到残疾孩子们有所进步,都会给她带来莫大的惊喜和成就感。努力让更多“特殊”孩子变成能适应社会环境的普通孩子,就是她今后继续努力的目标。


养殖户黄围儒身残志坚,与妻子携手钻研养殖
起早贪黑
几口鱼塘撑起未来
        每天清晨6点,黄围儒就开始了一天的忙碌,喂猪、喂鸡、喂鱼虾……从早上到晚上,除了吃饭睡觉,他都在鱼塘周边劳作。这样的日子,他一干就是18年。
        黄围儒1976年10月出生在平冈镇麻梨村麻梨西自然村,因小儿麻痹症导致双下肢残疾,被鉴定为肢体三级残疾。初中毕业后,黄围儒就四处找工作,希望能够自食其力,但因身体条件屡屡碰壁,后来在镇上开了一家摩托车修理店。
        直到2006年初,在同为肢体残疾的妻子鼓励下,黄围儒经过长时期钻研养殖技术后,终于鼓起勇气在村里承包了10多亩鱼塘,养殖南美白对虾和草鱼、罗非鱼等,开始走上了养殖创业道路。起初两年,每年小赚一点,解决了一家生计问题。
        然而,2008年台风“黑格比”袭击阳江,黄围儒的养殖区被海水倒灌,导致他的鱼塘绝收,一下子损失了10多万元。但沉重的打击没有将黄围儒击倒,他东拼西凑筹集资金从头再来。
        2009年,黄围儒的鱼塘面积扩大到20多亩,到2018年鱼塘面积再次扩大到60亩。在妻子的大力支持下,黄围儒将养殖规模逐渐扩大,同时不断潜心钻研养殖技术,家庭收入逐年提高。如今,他们的女儿已结婚成家,儿子已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
        “这里的4口鱼塘,还有那边的3口鱼塘都是我的。”黄围儒站在鱼塘岸边向记者介绍,双腿在寒风中有些颤颤巍巍。7口鱼塘的鱼虾,每天要投喂两次饲料,黄围儒每次需要站在小船里划行2小时。
        “我的双脚经常站不稳,但得咬牙坚持。”黄围儒说,养殖鱼虾会受天气、水质、市场价格等多种因素影响,投入大、风险高,赚钱最多的时候一年能赚20万元,但有时一年也会亏掉10多万元。
        为了能够增加一些收入,黄围儒在鱼塘边搭建了简易的猪舍,最多时养了60多头猪,目前养殖了9头母猪和15头肉猪。“今年鱼虾和生猪收购价都很低,可能又是亏损的一年。”黄围儒说,好在今年11月,在市残联的帮助下,他获得了2万元农村残疾人就业创业扶持资金补贴,解了燃眉之急。
        “这几口鱼塘撑起了我们这个家,我还会继续养下去,相信生活会越来越好。”黄围儒说着,又到了下午投喂饲料的时间,他又颤颤巍巍踏上小船,支起划水竹竿,忙碌在宽阔的鱼塘上。


养殖户钟行品先天听力残疾,勤劳开辟致富路
自力更生
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钟行品的一天,是从清晨6点多钟开始的。清早,天蒙蒙亮,住在果园的钟行品按时起床,开始一天忙碌的工作。放牛、放羊、喂鸡、打理果园……忙得不亦乐乎。
        这里是阳东区合山镇西朝村的一处果园。今年53岁的钟行品,患有先天听力残疾。“我的手脚健全,只要自己勤劳,就能解决温饱问题。”这是钟行品常说的一句话。
        12月1日上午,记者来到钟行品的果园,院子里正晾晒剥好的山茶籽,院子四周的人参果树仍然翠绿,“走地鸡”在树下闲庭信步,院后的山上牛羊正在啃食青草。“今天一早起来,就开始准备放羊放牛,这会刚喂完鸡,可以歇一下了。”他对记者说。
        虽然先天听力障碍,但钟行品一直对生活抱有希望。闲不住的他曾经去广州、深圳打工,后回到家乡,积极响应政策,与父母一起承包土地,从事种养殖业。他始终靠着自己的勤奋自食其力。
        “刚开始从银行贷款5000元作启动资金,慢慢发展到现在的规模。”钟行品介绍,在上世纪80年代,家人响应国家政策号召,在一片约30亩山坡地种植经济林,在林下养殖蜜蜂,增加家庭经济收入。后来,他利用沼泽地开挖鱼塘30多亩,养殖鱼类,又在原有的基础上,搭建羊舍,养殖肉质优良的山羊,利用鱼塘边、房屋前后的荒坡地种植饲草养殖黄牛。为了方便打理和养殖,钟行品和他的妻子在山坡下建了一个果园,平时就住在果园内。
        钟行品的勤奋,都被妻子钟结容看在眼里。“做种养殖业,少不了要操心,也一定不能懒惰。”钟结容对记者说,在她的记忆中,结婚的这20多年里,丈夫每天都很早起床,很少睡懒觉,夫妻俩任劳任怨、夜以继日劳作,换来了越来越好的日子。现在,钟行品夫妻俩养殖有120头羊、12头牛,还有30多个蜜蜂箱及30亩的鱼塘,每年都有可观的经济收入。

        如今,钟行品每天依然十分忙碌,生活也越来越好。“我的儿子已经大专毕业,女儿目前还在读书,现在的生活还是蛮幸福的。”钟行品说,他从来没有放弃对美好生活的期待,他与妻子风雨同舟、共同奋斗,让家人过上好日子。


来源:阳江日报

发布时间:2023-12-03来源:查看次数:3073

Copyright © Copyright © 2016-2023阳江市残疾人联合会 版权所有   

地址:广东省阳江市东风三路绿苑行政区6号楼9楼   邮编:529500   电话:0662-3330388   传真:0662-3414908
E-mail:yjcloffice@163.com

粤公网安备 44170202000204号

All rights reserved    备案:粤ICP备2022123299号粤ICP备2022123299号